2025年10月15日至17日,由江苏省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现代技术专业委员会主办、南京农业大学承办的“2025年学术年会”在南京农业大学顺利举行。本次年会以“智启新质·质领未来:人工智能重塑图书馆生产力创新生态”为主题,汇聚了来自全省67所高校图书馆的馆长、技术骨干以及业界专家,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时代高校图书馆的转型路径与发展前景。

10月16日上午,年会在南京农业大学滨江校区章之汶图书馆报告厅正式开幕。南京农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朱艳教授出席并致欢迎辞。她介绍了南京农业大学的发展历程与办学成就,并指出,高校图书馆作为大学的学术基底与文化心脏,其智慧化转型对学校整体发展具有战略意义。她期待图书馆能借助人工智能等技术,深度赋能教学科研与服务创新,让图书馆成为守护大学的精神文脉,助力构建情感联结、价值共鸣的学术共同体。

江苏省高校图工委副主任兼秘书长、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黄贤金教授在致辞中强调,技术应用应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技术驱动”与“需求引领”双轮并重推动应用场景的纵深发展,构建“数据智能”与“知识服务”深度融合的新范式,打造下一代智慧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促进“技术赋能”与“人文关怀”的和谐共生,坚守与传承图书馆的文化使命。

现代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图书馆馆长袁家斌教授回顾了专委会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他表示,人工智能正推动图书馆从“技术集成”走向“生态融合”,呼吁全省同仁共建“人工智能+图书馆”的江苏路径。
开幕式上还发布了南京农业大学章之汶图书馆宣传片《向上》,展现了图书馆在积淀、传承与创新中的精神追求。与会代表集体合影,留下了2025年金秋的珍贵记忆。


本次年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包括多场高水平主题报告、案例分享、技术创新应用大赛颁奖及专题研讨。复旦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张计龙、上海图书馆研究员夏翠娟、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邵波教授等专家学者,围绕大模型应用、数据治理、智慧空间等议题作了精彩分享。来自南京大学、东南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等高校图书馆的代表分享了AI技术在资源建设、空间管理、服务创新等方面的实践案例。会议期间,还组织了委员会议、技术成果展示、章之汶图书馆参观考察等环节,促进了代表之间的深度交流与协作。

本次年会不仅是江苏高校图书馆界一年一度的学术盛会,更是一次凝聚共识、激发创新的平台。与会者一致认为,在“人工智能+”国家战略引领下,高校图书馆应主动拥抱技术变革,推动服务模式重构与生态创新,为构建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等教育体系贡献智慧与力量。
撰写:张勇 校对:李新权 审核:何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