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动态:未来农业大讲堂——培育全株高蛋白玉米,保障国家蛋白饲料粮安全
发布时间:2025-05-23  文章出处: 参考咨询部      文章作者:   浏览次数:

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与Wiley携手推出 “未来农业大讲堂”系列讲座,邀请知名专家学者与我们共同探讨科研、生活与未来。 

本期在线直播讲座邀请到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副主任巫永睿教授,围绕“培育全株高蛋白玉米,保障国家蛋白饲料粮安全”,为大家带来精彩分享。欢迎大家报名活动,与大咖交流探讨。 

讲座时间:2025年5月26日10:00 – 12:00 

讲座主题:培育全株高蛋白玉米,保障国家蛋白饲料粮安全

扫码注册观看

如果您之前未关注“Wiley科研服务”, 关注后即可获得注册链接。

嘉宾介绍:巫永睿,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副主任,植物性状形成与塑造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主要从事玉米胚乳发育与遗传改良研究,在玉米蛋白品质调控与遗传改良的分子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了非常系统的研究成果。在Nature, Nature Communications, PNAS, Molecular Plant, Plant Cell 等杂志上发表文章60余篇。担任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New Crops、Molecular Breeding、Seed Biology 等期刊编委。

报告摘要:我国粮食安全的核心矛盾在于饲料粮高蛋白短缺。巫永睿团队针对玉米胚乳蛋白合成机制展开攻关,取得三项突破:解析了储藏蛋白基因调控网络,阐明优质蛋白玉米遗传修饰机理,提出品质与产量平衡的新育种策略。研究发现普通玉米蛋白含量仅10%,而野生大刍草蛋白含量达30%,揭示其蕴含未被利用的高蛋白基因资源。

团队成功定位6个控制大刍草高蛋白的主效位点,率先克隆关键基因THP9。该基因编码天冬酰胺合酶4(ASN4),作为氮代谢中枢调控蛋白合成。将Thp9导入主栽品种郑单958后,籽粒、茎叶蛋白含量显著提升,证实其在籽粒蛋白改良与青贮玉米全株高蛋白育种中的双重应用潜力。

当前研究聚焦于解析其余高蛋白位点的遗传机制,构建分子调控网络,通过聚合不同优异基因创制不影响产量的最优高蛋白组合。该技术路线有望实现"不争地、不增肥、不减产"的蛋白提升目标,为降低大豆进口依赖提供创新解决方案,推动饲料粮安全向"量质协同"的新阶段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