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暑期,图书馆(文化遗产部)以满足读者需求为导向,从开放空间、服务时间等方面入手,整合现有资源,拓展服务深度,及时调整暑假开放方案,为在炎炎夏日坚持学习、工作的校内外师生提供了良好服务,得到了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
满足需求,为师生提供良好阅读学习体验
卫岗校区图书馆继往年开放延时自习室、总书库等区域外,为让读者有更宽松、舒适的学习环境,结合疫情防控及读者的需求,新增开放了南五楼多媒体学习室、第二、第三借阅室,开放座位总数达1295席,占现有座位资源的95%。开放时间由原来的每周5天40小时延长到每周7天98小时。咨询台从9点到17点连续不间断提供各种离校手续办理、证籍更新、信息咨询等服务。自助借还、自助文印设备提供每周7天98小时无障碍自助服务。读者服务部馆员还自发在总咨询台设立了“悦读解忧杂货点“,存放各种黑红签字笔、削笔刀、便签纸等在馆学习时急需的物品,以及口罩、创口贴、纸巾等应急用品,为进馆学习的师生提供温磬服务。
浦口分馆暑假期间除了正常开放社科类阅览室和自科类阅览室以外,还增加开放了一楼特藏阅览室,同时将全馆开放时间提前到七点。为了满足读者需求,在特藏阅览室增设2台五匹空调,在这炎炎夏日,为在此读书的同学带来清凉。另外,浦口分馆协助信息化部门将自助借还机以及门禁机升级改造,全面实现读者使用虚拟卡二维码进行自助借还、刷脸进入图书馆,全面提升了浦口分馆的读者进馆体验。
同时,图书馆为在校师生精心准备了“品阅乡村·智惠三农”全国涉农高校师生乡村振兴主题阅读创作大赛、“颂读经典·传承文明”2022年大学生读书演讲风采展示、“书海好景”文旅融合图书推荐创意短视频征集展示三个阅读活动。旨在通过举办这些读书活动,提高师生的阅读积极性,丰富师生的精神涵养。另外,为支持广大青年教师暑假安心科研和各项工作,图书馆面向教职工子女发放青少年借书证68张、举办首届“小青椒南农知旅”夏令营活动,培养孩子们从小热爱阅读,爱上图书馆的兴趣,在爸爸妈妈忙于工作的时候,有图书馆陪伴成长,为在假期坚持工作的青年教师分忧。


暑假期间,两校区读者入馆总数达7.9万人次,良好的服务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赞誉,多位同学在校务信箱留下了表扬信。

齐心协力,圆满完成毕业生档案转递与查档工作
档案馆始终坚持学生第一、毕业生档案工作至上的原则,认真处理各种需求,热心服务,坚持灵活处理的办法,把毕业生档案转递与政审查档工作作为最为突出的大事来抓。
在各学院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和全馆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档案馆认真组织力量,发动馆员放弃休息时间来校加班加点,按时有序地把毕业生的材料归档、整理到位,按照学生档案寄送信息,认真整理、仔细核对、提交邮寄等,历时半个月的辛苦工作,大批量完成了第一、二批学生档案的转递工作。另外,今年暑假毕业生档案加急转递需求大幅上升,在人员极少而工作量巨大的情况下,每周加急转递档案3至5次,保证用人单位及时拿到档案,不耽误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政审和安排工作岗位。同时,今年暑假档案政审需求量大幅度上升,工作人员在闷热的库房里查找和整理档案,电话铃声此起彼伏,业务异常繁忙。
七月份的毕业季至暑假期间,档案馆共归档、整理本科生档案2930卷,研究生3899卷,暑假前一次性转递毕业生档案2623份,暑期转递532份。暑期共接待用人单位155人次档案政审,通过不见面查档和线下查档,接待校友查询学籍档案、学校各单位和公证机关等查阅教职工人事档案及综合档案200人次以上。目前圆满完成2022年毕业生档案阶段性工作,确保了毕业生工作单位的落实和按期就业,多次受到用人单位、毕业生和家长的高度赞扬。

保障基础,发挥文化育人作用
暑假期间,中华农业文明博物馆通过以主管带班、助管轮休的工作模式,设置总值班室,安排助管按时到岗,对农博馆可能存在的隐患和薄弱环节提前进行拉网式排查与每日检查,做好人走灯灭、电关、水停。同时对农博馆馆舍漏雨、起皮脱落处等修缮位置给予指引,并协助维修人员,共同推动了暑期馆体维修工作的开展。此项工作不仅是对农博馆主体建筑、陈列文物、展区装修起到保护与优化,也为师生提供更好展览服务的基础。暑假期间,接待如“建行杯”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江苏选拔赛专家组、江苏省科协、继续教育学院老师带队参观等共计十余批次。
校史馆利用暑假期间对馆内部分展板进行了更新,修复了《金善宝》油画,先后共接待老校友后人、晋中国家农高区领导、知名企业到访团等校内外参观19批次,350余人次;线上开展讲解志愿者培训,指导本科生校史讲解业务,30余人次。
中华农业文明博物馆及校史馆暑期的正常运行,进一步扩大了文化育人场所的影响力,保障了新学期工作的安全、规范运行,为新学期场馆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撰稿:李新权,审核:郭忠兴,校对:高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