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文化遗产部)党总支与河海大学图书馆、档案馆、期刊部党总支开展联学联建活动——共探党建与业务融合新路径
发布时间:2025-11-04  文章出处:   文章作者:   浏览次数: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探索党建引领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11月3日下午,图书馆(文化遗产部)党总支与河海大学图书馆、档案馆、期刊部党总支在河海大学西康路校区联合开展了联学联建活动。图书馆(文化遗产部)党政班子全体成员、各支部书记等参加了本次活动。活动由河海大学图书馆、档案馆、期刊部党总支书记王志峰和南京农业大学图书馆(文化遗产部)党总支书记张炜共同主持。


活动伊始,双方党总支成员在河海大学校史馆前合影,并先后参观了河海大学校史馆与张闻天陈列馆。通过珍贵的史料与讲解,同志们深切感受了河海大学深厚的办学底蕴和张闻天同志追求真理、忠于信仰的革命精神。


在主题学习环节,河海大学图书馆副馆长、档案馆副馆长常永明作了《青年张闻天人生抉择的教育启示》专题报告。报告系统梳理了张闻天在河海求学期间的思想转变及其四次重要人生抉择,深刻阐释了其精神对于当代青年坚定理想信念、矢志报国为民的教育意义。随后,南京农业大学图书馆(文化遗产部)党总支委员胡以涛作了《AI的道法术器(提示词工程)》专题分享。他结合图书馆业务实际,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人工智能前沿发展,重点讲解了如何运用提示词工程有效驯服大模型,以提升信息服务与学术支撑能力,为智慧图书馆建设提供了新思路。


在交流研讨阶段,双方党总支书记、图书馆馆长分别围绕高校图情档事业面临的共性问题与对策进行了深入探讨。一、育人职能与文化传承方面,双方一致认为,图书馆、档案馆、校史馆是高校的文化中心和育人高地,应深入挖掘校史、科学家精神等文化资源,通过展览、品牌活动(如读书月)等形式,实现“场馆育人”。二、人工智能的应用方面, 均认同AI技术是未来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图书馆应主动拥抱,将其应用于信息服务、阅读推广中,同时注重对师生的引导和素养培训。三、资源与队伍建设挑战方面,一是经费压力,面对数据库价格上涨和经费缺口,需建立更科学的资源绩效评估与削减机制,兼顾不同学科的平衡发展。二是人才短缺,普遍面临人员编制紧张、老龄化与退休潮问题。何琳馆长分享了尝试邀请图书情报专业硕士(MLIS)参与馆内业务,以“课程前置、订单培养”模式弥补人力不足的探索。王志峰书记则提出了返聘经验丰富的退休馆员等设想。四、党建引领与业务融合方面,一是强化政治引领,筑牢思想阵地。加强文献资源源头管控与内容审查,在理论学习区重点展示经典书籍,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育人环境。二是深耕核心业务,实现价值赋能。推动党建与育人、服务等核心业务深度融合。一方面,挖掘校史、科学家精神等特色资源,通过主题展览、特色班级等形式,将资源优势转化为育人优势,实现“场馆育人”。另一方面,围绕学校中心工作,以党建引导业务主动对接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将组织力转化为创新服务(如AI培训、学科服务)的发展动力。

最后,双方领导在总结发言中一致认为,此次联学联建活动内容充实、成果显著,不仅加深了彼此了解,更拓宽了工作视野。双方明确,将以此次活动为起点,建立常态化联学联建机制,定期围绕共同议题开展交流,固化成果,共同探索“一融双高”的有效路径。


                                           (撰写:夏慧华  校对:李新权  审核:刘照云)